在五月,植物抽芽,花苞绽放,一切都在成长涌动。自2004年开始,DECO也一路见证着中国设计师的成长。
【资料图】
本期专题,我们特邀了过去20年里,在中国设计发展历程中留下过印记的14位/组设计师来分享他们最早与最新的作品,探讨成长的烦恼与感悟。刚刚结束的EDIDA中国区颁奖典礼上,我们邀请上届年度设计师获得者吴滨设计本届大奖奖杯,并为今年年度设计师获得者张周捷颁奖,希望激励新的人才不断涌现,让中国设计生生不息。在同期举办的《D3SIGN CAPSULE》数字艺术展上海站,5组中国中生代和新生代设计师中的佼佼者,与数字艺术家共同探索元宇宙的设计想象,也是他们不断拓展自身创作边界的尝试。
从瞭望国际到被世界看见,中国原创设计的发展历程像是一本跌宕的小说,在交叉叙述的故事线中铺陈展开,DECO相信,它正以不计其数的创新将成长的边界拓向更远的天地。
春回大地的五月,DECO与14位不同风格、不同阶段的设计师展开了一次关于“成长”的对话。当我们谈起中国设计,它已不再是90年代初期懵懂的临摹、身份认知的混乱和去向何方的茫然。在时间的锤炼里,设计师们凭借对设计的执着和热情,不断探寻内心的归属之地。也许至今尚未成熟,但具有本土创造力的表达正以向上的力量,打破人们对中国设计的局限想象。凝结社会意义与价值观的公众品牌、对标海外的高端手工艺产业链条生态,以及每一件作品中自然流露的中国气质……
从法国巴洛克风格的苏比斯府邸,到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的张园,去年9月首次落地巴黎的“D3SIGN CAPSULE”数字艺术展在这个春天来到上海,家居廊特邀5位中国设计师与数字艺术家加入这次脑洞大开的创作中,展开关于现实和虚拟的思考。
在米兰,深厚的造物传统和多元的设计思想已融入城市的各个角落,她的历久弥新让中国设计师赵子晗决定在此探索技术与艺术的融合。3D打印技术赋能创意设计实践,也承载着年轻设计师赵子晗的开源设计理想,使“设计民主”从共享功能转向互鉴艺术 ,让设计聚焦创作体验和造物程序,而不只是取悦于使用者。
自从十年前“为了爱情”来到杭州,设计师蔡烈超的生活和事业一直扎根在这座城市。在这里创业的第9年,蔡烈超搬入了第三个工作室。新空间许诺了一种集设计、组装、车工、展览为一体的高效工作模式。在这两幢独居一隅的灰色小楼里,炙热的能量不断在旧墙之间碰撞。
仲松位于城南的新空间远离市中心,有着城市中罕有的空旷感。这里兼顾了家具展示、艺术策展、社交聚会等实用性,也体现了他对于空间美学的理解,用贴近生活的设计家具“提供一种生活样式”是正是仲松解题的方式。
在米兰的时尚街区,一个秘密场所正在回归这座城市。前大主教神学院,经过Michele De Lucchi的AMDL Circle工作室改造,如今成为Portrait Milano酒店的所在地。在这里,可以见证不同时代的切片,从十六世纪的布局到巴洛克式的演变,再到当代设计的融入,古老风格被尊重传承,新的设计风格又被创造和前瞻。
人们迷恋古镇的本质,其实与时间有关。建筑师黄印武在他的著作《在沙溪阅读时间》中写道,“文化遗产保护的成败取决于阅读时间的能力。”在喜洲、沙溪和双廊,三个位于大理境内的迷人古镇,那些善于阅读时间的创造者们,通过漫长的考察、研习与尝试,对曾经失落的时空密码进行打捞、转译和再现,作为旅行者的我们于是得以穿行在新旧交织的时空长廊,感受历史与现实碰撞所产生的美与启迪。
借鉴中庭住宅的概念,建筑师Anthony Orelowitz为家人在约翰内斯堡著名的森林郊区里设计了一栋房子,重新诠释了在城市中营造港湾的真谛,既完全适合这座城市,又与邻里截然不同。
坐落于伦敦北部一栋经过改建的维多利亚式排屋顶层的公寓里,室内设计师Alex Holloway对他的宝贝自宅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翻新改造。受到曾经设计的酒店套房布局的灵感启发,Alex大胆地在生活区的房间里装上了大浴缸的管道,由此开启了一边悠闲地泡澡,一边吃着薯条看电视的生活,而这套公寓里的大胆创举还不止于此……
设计师为自己设计的家会是什么样子?这是在采访设计师里白之前自然会想到的问题。到了他家,看到的是简约、克制且实用的家居环境。里白说:“极潮流的东西都容易过时。”他更看重的是家人的舒适、生活的便利,以及不过时的美感。
室内设计师夫妇Raphaëlle Robert和Guillaume Fantin将这间43平米的极简空间作为自创工作室La Cann的首个挑战,运用不同的材料和丰富的工艺手法,以质朴的家具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纯粹而浓郁的复古情调。
欢迎在文末留言,跟DECO分享你最喜欢的设计师/艺术家/导演/演员/摄 影师.…..我们将从中抽取5位最精彩的留言,送上热腾腾的新刊哦。
新媒体编辑 | fun 助理 | 陈忻蔚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