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4 月24 日,公司发布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在去年业绩强劲增长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健增长,产能利用和经营效率不断提升。各版块业务克服全球投融资环境影响,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新分子种类相关业务发展强劲。预计随着公司一体化服务模式持续完善,经营效率不断提高,叠加全球医药研发需求不断增长,各版块业务将在2023 年持续稳步发展,维持核心推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
4 月24 日,公司发布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实现:1)营业收入89.64 亿元,同比增长5.77%;2)归母净利润21.68 亿元,同比增长31.97%;3)扣非归母净利润18.69 亿元,同比增长9.02%;4)non-IFRS 归母净利润23.42 亿元,同比增长14.10%;5)基本每股收益0.74 元。
简评
一体化模式持续发力,强劲增长基础上持续稳健增长2023Q1,公司在去年业绩强劲增长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健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对公司的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以及强劲的客户粘性。公司持续完善独特的一体化、端到端的CRDMO 和CTDMO 服务平台,产能利用和经营效率不断提升,带动利润端 实现稳定增长,增速超过收入端。2023Q1,公司新增客户超过310 家,活跃客户超过6000 家,全球各地的客户对公司的服务需求持续增长。23Q1 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54.1 亿元,同比增长3%,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22%;来自欧洲客户收入14.4 亿元,同比增长19%;来自中国客户收入16.7 亿元,同比增长5%;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人民币4.4 亿元,同比增长12%。
保持强劲客户粘性,独特业务模式发挥协同效应。2023Q1,公司99%的收入来自原有客户,达88.8 亿元,同比增长7%,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18%;来自新增客户收入0.8 亿元。来自于全球前20 大药企收入31.5 亿元,同比下降17%,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1%,主要受到项目季度间波动影响,预计今年将稳健增长。来自于全球其他客户收入58.2 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来自生物技术企业客户收入同比增长53%。
公司独特的业务模式,以及横跨药物开发价值链的独特定位,使得公司能够“跟随客户”、“跟随分子”,并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23Q1 使用公司多个业务部门服务的客户贡献收入79.5 亿元,同比增长7%,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21%,占公司收入比例进一步上升至89%。
克服高基数及全球投融资环境影响,各版块业务稳步发展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一体化模式驱动持续增长,新分子种类相关业务发展强劲。23Q1 化学业务实现收入64.3 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放缓主要由于去年同期新冠商业化收入较高所致。剔除新冠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化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8%。经调整non-IRFS 毛利润28.9 亿元,同比增长17.1%,经调整non-IRFS毛利率44.9%(+4.6pp),主要由于经营效率提升所致。
小分子药物发现(R)服务方面,公司23Q1 收入18.93 亿元,同比增长8.5%,受全球投融资环境影响增速相对放缓。公司过去12 个月完成了超过42 万个定制化合物合成,赋能早期小分子新药研发客户,并成为公司下游业务部门重要的“流量入口”。一季度公司赢得分子总计258 个,包括1 个商业化阶段的新增分子。
工艺研发和生产(D&M)方面,公司23Q1 收入45.39 亿元,同比增长3.8%,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30.0%。其中,新分子种类相关业务(TIDES)收入5.4 亿元,同比增长 44.1%。目前D&M 管线累计达到2590 个,包括55 个商业化项目,57 个临床III 期,301 个临床II 期,以及2177 个临床I 期和临床前项目。新分子能力建设方面,TIDES 业务的D&M 业务服务客户数量达到112 个,同比提升22%;服务分子数量193 个,同比提升28%;服务收入4.2 亿元,同比增长69.1%,保持强劲增长。
测试业务(WuXi Testing):克服全球投融资环境影响,收入稳步增长。23Q1 测试业务实现收入14.5 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放缓主要由于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受全球投融资环境影响,收入增长放缓所致。
经调整non-IRFS 毛利润5.3 亿元,同比增长15.6%,经调整non-IRFS 毛利率36.3%(+0.7pp),盈利能力基本持平。
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方面,公司23Q1 收入10.5 亿元,同比增长15.9%,克服全球投融资环境影响实现稳定增长。其中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保持了亚太安评业务行业领先地位。医疗器械测试业务显著恢复,2022 年收入同比增长33%。以美国为主要运营基地的医疗器械测试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受欧盟MDR 政策延期影响,需求释放速度回归正常水平。
临床CRO 及SMO 服务方面,公司23Q1 年收入4.0 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SMO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9%。临床CRO 业务Q1 合计为约150 个项目提供服务,助力客户获得6 项临床申请批件。SMO 服务继续保持中国行业第一的领先地位并持续发展,截至2023Q1 末覆盖全国约150 个城市的超过1000 家医院,赋能13个创新药产品获批上市。
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新分子种类相关业务快速发展,推动板块增长。23Q1 生物学业务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8.3%,早期业务受全球投融资环境影响,增速相对放缓。经调整non-IRFS 毛利润4.2 亿元,同比增长8.7%,经调整non-IRFS 毛利率41.5%(+0.2pp),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公司持续建设新分子类型相关生物学新能力,截至23Q1 末累计交付超过260 个ADC 药物项目,搭建了完整的从早期发现、体内外概念验证到临床前药效学研究的能力平台。23Q1 新分子种类相关收入同比增长40%,占比从22 年底的22.5%提升至25.3%,成为推动生物学业务增长的重要动力。公司拥有领先的DNA 编码化合物库(DEL)和苗头化合物发现平台,DEL 化合物分子数量超过900 亿个,拥有6000 个分子支架和35000 个分子砌块,服务客户超1600 家,同时拥有靶向RNA/共价化合物/双功能分子/环肽等多个特殊功能库。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 业务(WuXi ATU):服务平台持续建设,期待商业化项目进展。23Q1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 业务收入3.2 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CGT 测试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6%,工艺开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5.4%,主要由于去年下半年部分项目取消;生产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1%。经调整non-IRFS 毛利润-0.2 亿元,经调整non-IRFS 毛利率-7.4%(+0.1pp),主要由于上海临港运营基地较低的利用率所致。公司持续加强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 服务平台建设,为68 个项目提供开发与生产服务,其中包括52 个临床前和临床I 期项目,8 个临床II 期项目,8 个临床III 期项目(其中2 个项目已提交上市申请,2 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准备阶段)。若项目上市申请如期进展,公司将在2023 年下半年迎来商业化生产项目。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 DDSU):迭代升级持续推进,首次帮助国内新药获批上市。23Q1 公司DDSU业务收入1.7 亿元,同比下降31.0%;经调整non-IFRS 毛利0.4 亿元,经调整non-IFRS 毛利率24.0%(-9.1pp)。
收入和毛利下降主要由于中国客户需求下降,从而新项目数量减少。截至23Q1,公司累计完成175 个项目的IND申报工作,并获得150 个项目的CTA,其中1 个治疗新冠感染的新药项目已于2023 年3 月获批上市,未来将基于药品销售按客户协议获得分成收入。另有1 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阶段,6 个处于临床III 期,27 个处于临床II 期,70 个处于临床I 期。一季度公司为客户完成3 个项目的IND 申报,获得6 个项目的CTA。公司正在为客户开展15 个新分子种类临床前项目,多个项目预计将于今年递交IND 申请。
规模效应显现推动毛利率增长,各项费用保持稳定23Q1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39.89%,较去年同期提高4.10 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公司经营效率不断优化,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所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为30.27 亿元,同比增长508.55%,主要由于收款与利润持续增长,带来强劲的经营性现金流入。费用方面,公司23Q1 销售(1.76 亿,+1.54%)、管理(6.49 亿,+7.70%)、研发(3.57 亿,+27.59%)、财务(1.45 亿,+1369.27%)费用率分别为1.96%、7.24%、3.99%、1.62%,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08、0.13、0.68、1.50 个百分点。其余财务指标基本正常。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2023 年一季度,公司克服全球投融资环境影响,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实现各项业务的稳定增长。
预计随着公司一体化服务模式持续完善,经营效率不断提高,叠加全球医药研发需求不断增长,各版块业务将在2023 年持续稳步发展,维持核心推荐。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收入分别为420.31 亿元、549.67 亿元和677.39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8%、30.8%和23.2%;Non-IFRS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48 亿元、138.97 亿元和169.5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3%、29.3%和22.0%。剔除新冠相关业务后,2023~2025 收入分别为391.33 亿元、549.67 亿元和677.39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6%、40.5%和23.2%;Non-IFRS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07 亿元、139.44 亿元和169.5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8%、39.3%和21.6%。折合EPS 分别为3.62 元/股、4.68 元/股和5.71 元/股,对应PE 为20.7X、16.0X 和13.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新药研发数量不及预期:客户新药研发的不断需求是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新药研发数量不及预期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公司在手订单增长低于预期:在手订单对公司未来的收入增长预期具有重要提示意义,在手订单增长低于预期可能导致公司预期业绩下滑,进而影响企业估值;3、行业竞争激烈:目前行业内有多家 CXO 企业在临床前和临床业务方面与公司构成竞争关系,竞争程度激烈将加大企业降本增效的压力,对公司业绩增速产生不利影响;4、产能快速扩大影响可能导致新产能无法快速产生业绩增量,影响产能利用率及成本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