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双方承担。
(资料图片)
中国银行理财行业发展分析 中国银行理财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当前,理财市场向理财公司集中的态势已经显现,基本形成了“理财公司为主、商业银行为辅”的发展格局。尤其在销售端,一些理财机构积极开拓外部代销渠道,让尚未成熟的理财公司延伸服务触角,吸引更多母行以外的客户群,提高销售效率,拓展理财产品规模。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银行理财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目前,银行理财市场仍然以固收类资产为主,权益类投资占比很低。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目前全市场共存续有30841只理财产品,净值保持稳定,这也说明银行理财产品的回撤控制能力在合理范围内。
2022年年底,占比最高的现金管理类的产品整改也基本完成。在这个转折时期,银行理财主要有两点“变”与两点“不变”。
两点“变”是指,银行理财的风险管理从信用风险管理向市场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并重的管理理念转换,产品管理从过去更关注产品合规向更关注客户需求方向转变。在“不变”方面,主要是坚持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保护持续深化,坚持追求创新和差异化发展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养老第三支柱的建设预示更多的长线资金流入资本市场。银行理财子作为资管行业的重要子行业,理应为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发挥专业的力量。
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债券市场特别是高等级信用债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股票市场也有较大机会,银行理财当前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十四五”时期,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大量战略性机遇不断涌现,我国经济坚定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银行理财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在短期内,银行理财公司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今年以来,叠加各类“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影响,年初资本市场呈现剧烈的震荡调整,年末债市也出现了超预期的较大幅度波动,银行理财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中直面困难、探索前行。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278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47万只。
在房地产风险缓释,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稳增长扩内需等多重因素共振下,市场主体信心有望加快恢复,2023年信贷“开门红”可期,对应商业银行业绩稳步提升。
2022年随着各家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基本整改完毕,商业银行存续规模已降至不足5000亿元,多数设有理财公司的银行已将产品移至理财公司,这也使后者成为该类产品的市场主力,过去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野蛮生长”、高流动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整改完成后,现金管理类产品迎来新纪元。这也意味着,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后续发展将主要面临三大趋势:一是该类产品规模将随风险准备金的增加而稳健增长;二是清算规则从“T+0”调整为“T+1”,仅保留1万元上限的T+0快赎功能,收益分配也从现金分红转为红利再投资,并新设强赎费用;三是产品收益率显著缩窄,向货币基金靠拢,但在债市调整、理财净值回撤时,现金类产品将更受投资者青睐。
本报告根据银行理财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银行理财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银行理财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银行理财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是银行理财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银行理财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