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这篇文章继续讨论时间引力作用规则的具体模型与案例。
在上篇文章中我举了模型《106》-1如下图:
【资料图】
——这样一个案例,并且基于《106》-1作图,将其绘制成了带有直角三角形的图形如下图《106》-2:
——并基于该图《106》-2进行了受力分析,对并非处于两个强引力源构成的直线上却又受两个强引力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影响的物理单位——它们所受两个强引力源对物理单位施予的源质引力合力——在两个强引力源构成的直线方向上——也即万有引力原力——直线力方向上的分力——F直,以及在垂直于两个强引力源构成的直线方向上——也即电磁力原力——垂面力方向上的分力——F垂——进行了分析,并且得到了以下结论:
F直=YSin∠CAB+YSin∠DAB
F垂=YCos∠CAB+YCos∠DAB
——由于物理单位受两个强引力源对其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而会发生相对位移,假定其相对位移轨迹如下图《107》-1:
我们可以看到当受两个强引力源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影响的物理单位处于相对位移轨迹上的不同位置上时,∠CAB与∠DAB的度数会改变,自然Sin∠CAB、Cos∠CAB、Sin∠DAB、Cos∠DAB的数值也会随之改变,因而F直=YSin∠CAB+YSin∠DAB、F=YCos∠CAB+YCos∠DAB均会出现不同取值,因而我们可以看见受两个强引力源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影响的物理单位随其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它们受两个强引力源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合力也是会发生改变的。
——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受两个强引力源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影响的物理单位因两个强引力源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影响而发生相对位移时,它的受力情况是会不断改变的。
这里不加证明的直接说下结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试着自行画图做模型验证一下——
当受两个强引力源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影响的物理单位不处于两个强引力源构成的直线的延长线上时,如果该物理单位距离两个两个强引力源越远,则所受两个强引力源共同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之合的绝对值就越大,当距离趋于无限远时,这个数值的绝对值无限趋近于两个强引力源对处于两个强引力源直线上的物理单位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也即“2Y”。
——而如果该物理单位距离两个两个强引力源无限近时——指其存在位置距离两个强引力源的距离之和最小——也即落在两个强引力源之间时——则所受两个强引力源共同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之和无限趋近于“0”。
嗯,上述两个论述我就不专门讲解了,有兴趣的读者自行论证吧,总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就可以对《106》-2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构建以说明什么叫做——“引力失衡程度高的先动,低的后动,不失衡的不动”——了。
那么,向让我们来看看基于《106》-2进一步构建形成的模型《107》-3如下吧:
在上图《107》-3中紫色线是受两个强引力源影响的物理单位——以上图《107》-3而言就是指橙色能量单位——在受到两个强引力源对其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影响下发生相对位移的整个过程的相对位移轨迹,蓝色线是红色能量单位在受到两个强引力源对其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影响下发生相对位移的整个过程的相对位移轨迹,蓝、紫两条线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并且关于两个强引力形成的直线——也即直线BD对称(如果看上去不对称纯属作图失误,请勿在意)——这时,上图模型《107》-3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模型了。
在对上图《107》-3的模型展示的信息进行说明之前,我先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要构建《107》-3这样一个模型的原因——由于蓝色、紫色线关于直线BD对称,并且蓝色、紫色线是橙色、红色能量单位受到两个强引力源对其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影响下发生相对位移的整个过程的相对位移轨迹,所以如果我们橙色能量单位及紫色线或红色能量单位及蓝色其中的一方关于直线BD翻转,则能够得到下图《107》-4:
在上图《107》-4中,橙色、红色能量单位基本处于同一条相对位移轨道的不同位置,如果不考虑红色能量单位对两个强引力源中的一个源质对橙色能量单位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削弱效果,则基本可以认为橙色能量单位会受两个强引力源对其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并最终抵达红色能量单位所在的位置。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由于橙色能量单位相较于红色能量单位距离两个强引力源的相对位置更远所以所受两个强引力源对其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之合的绝对值——也即引力失衡程度就相较于红色能量单位更大,因此,基于这样的假定——红色能量单位不会削弱强引力源对橙色能量单位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之上,遵循“时间引力作用规则”——引力失衡程度大的先动,小的后动,不失衡的不动的原则——直到橙色能量单位发生相对位移并与红色能量单位重叠——或是近似于重叠——至少是相会接触的状态——如下图《107》-5“
——”为止,红色能量单位都不会发生相对位移,而在橙色能量单位与红色能量相互接触后,由于这两个能量单位的引力失衡程度相等或近乎相等,所以它们会一起发生相对位移,并最终一起完成蓝色的线段如下图《107》-6:
——当然,上述的分析建立在了一个非常重要却完全不现实的假定之上,那就是——“红色能量单位不会削弱由强引力源施予的、会穿透红色能量单位的、并最终作用至橙色能量单位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而假定能量单位不具削弱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能力是一个明显不可能接受的一个前置性假定,因此为了规避掉做出这一假定,所以我刻意回避了《107》-4模型的使用,而是采用了《107》-3的模型,在此模型中,由于两个能量单位分别处于强引力源直线的两侧,而能量单位只具有削弱穿透能量单位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能力,所以说在模型《107》-3中,橙色、红色能量单位彼此之间基本可以被认为是互不影响,而在此模型中,由于橙色能量单位的引力失衡程度更高,所以橙色能量单位会先动,于是《107》-3的模型会先转变为《107》-7的模型如下:
——之后,由于橙色能量单位发生相对位移,橙色能量单位的引力受两个强引力源对其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之合的绝对值——也即引力失衡程度发生了改变,此时由于橙色能量单位受两个强引力源对其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之合的绝对值——也即引力失衡程度与红色能量单位受两个强引力源对其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之合的绝对值——也即引力失衡程度——这两个能量单位的引力失衡程度相等,因此它们将一同发生相对位移,最终情况将如下图《107》-8所示:
——以上便是“时间引力作用规则”——引力失衡程度高的先动,低的后动,不失衡的不动——所表述的意见了。
这个时间引力作用规则其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因为这种很···“有趣”···的作用规则,人类日常所能够感知到的“时间”中夹杂了大量人类感知不到的物体相对运动作用片段,并且在这些物体相对运动作用片段上——由于它们都在相当于人类的“一瞬之间”发生,所以在那“一瞬之间”物理单位基本存在于其相对运动轨迹上的所有位置——这也是量子理论成立的基础。
——关于以上内容下篇文章再说?我原本还想讨论一下三个以上强引力源对时间引力作用规则还有物体的相对运动规律产生的影响的,但是·······嗯,算了,我考虑一下吧,哦,对了,最近有点事情,事情还有点多,所以可能会稍微更新慢一点,那么就这样吧、
以上。